本网讯(通讯员 徐婉玉)近日,我校园艺学院冯建灿、谭彬教授领衔的桃生物学与种质创新团队在桃重要性状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并在国际知名期刊《立博app立博app官网》《立博app》《立博app》发表了桃基因组、瞬时遗传转化体系和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解析系列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为桃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基因组工具和瞬时遗传转化体系,为桃树型等性状形成和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该团队完成了首个gap-free桃参考基因组,进而利用多样本转录组数据对编码基因进行人工纠正,大幅提高了基因注释的准确性,为桃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准确的基因信息。结合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鉴定到PpTAC1变异是导致‘照手红’等柱型桃分枝角度小的关键原因,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混池测序等鉴定出miR172d和PpAP2共同调控桃单/重瓣花性状形成。
为解决目前桃遗传转化的难题,团队开发了一种桃瞬时遗传转化体系,明确了PpMAX4、PpWEEP、PpDGYLA和PpDELLA1/2基因在分枝、垂枝和株高中的作用。此外,通过表达PpIAA14基因有效减少了桃苗侧根的形成。该方法为分析桃树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在前期高质量基因组和桃瞬时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团队针对桃分枝形成相关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发现PpTCP4抑制发枝,而miR6288b-3p促进发枝,进一步分析发现柱型桃‘照手红’中lncRNA1启动子变异使其转录活性显著提高,高表达的lncRNA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6288b-3p的方式抑制miR6288b-3p对PpTCP4的剪切作用,而高表达PpTCP4抑制BR合成关键基因PpD2的表达来降低柱型桃内源BR含量。以上结果表明lncRNA1-miR6288b-3p-PpTCP4通过级联调控BR含量的方式影响分枝形成,即低浓度BR导致柱型桃发枝量少(图3a),高浓度BR则促进发枝。
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02329&32202412)、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U1804114)、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计划(2019YFD100010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24ZX010)、立博app高层次人才(30501532)和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HARS-22-09-G1)等项目的资助。此外,本团队郑先波、叶霞、李继东教授也参与了该系列研究。
论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4480
http://doi.org/10.1093/hr/uhae155
http://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nph.19903
编辑/黄璞 杨钰晨 审核/余果 签发/周红飞